close

減碳、碳足跡、暖化等等的話題簡直草木皆兵,動輒獲罪,騎車上班、吃素、關燈拔插頭、限制用水量……政府機關首長都在帶頭做了,調查報告竟說減碳量還是趕不上暖化的速度,照這麼說,拯救地球不就沒希望了嗎?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遏止暖化?其中是否有個關鍵謎點我們尚未觸及,才會找不到根本的解決之道?我自己倒想以下面的事例試圖找出解答。

話說壯觀的北海濱鮭魚池該讓人看得動容才是,可惜,超乎想像。

養魚人撈條魚上來,利刃往魚背刨去,翻動手上那疊色卡仔細核對後:「色調還是不對,英國市場要的是27號,」偏頭朝電腦控制室:「34池要加3級。」

裡頭的人點頭按鈕,瞬間一陣嘩啦啦響,飼料就開始往34號池噴撒,池中瞬息龍騰虎躍,半公尺長的鮭魚此起彼落躍飛搶食,壯觀極了。可是看完這部報導片後好久都不再買燻鮭魚,偏偏此地的電視台非要播完系列影片不可,有一回還播了鱘魚剖腹產呢。

同一隻鱘魚抓來開膛破肚,取出卵子縫起來,肚皮上塗點快速癒合膏又放回池中,周而復始剖了七次之後,罐頭成為魚的最後歸宿,魚子被端到衣香鬢影的宴會場裡,與香檳、生蠔、烤小牛肉等佳肴並列呈現。

人因富裕而享有美好生活很好,但是,「椰棗夾藍菌起司烤」、「松露或磨菇Risoto (義大利米飯)」不也滿雅致又好吃嗎?再說,把魚子醬視為珍饈的人若知其來處,說不定就真的會考慮改吃素雅一些的東西呢。

專門擒拿黑魚戶的白俄羅斯國警察,趁著月黑風高摸到河邊,果就逮住了一個偷網鱘魚的男人,並押著搜出藏在家中的魚子醬,人貨一塊載回局裡,貨充公拍賣,人判刑入獄。鏡頭下,絕望的一家子個個面露驚慌,教人難過又不免想問:都偷那麼多次了怎麼還窮成那樣?魚子醬不是昂貴如金嗎?

事實上,無照捕獲的魚子醬有行無市,天天偷天天賣仍不足以溫飽,因利潤都捏在中間商手上。

以上僅是人類獵求美食的一小段背後故事,我因此認為需要在此為「美食」兩字下個正確的定義:凡是食材符合地球物種公平,且經人類以自然之道創造出來的食物,才能稱之為美食。

國際慢食會創辦人Carlo Petrini說得更清楚:在良好、公平、乾淨的原則下所獲得的食物才能教人安心享用。

色素鮭魚何美之有?剖腹取卵之魚哪符物種公平?何況還一魚七剖,如此索來的食物豈能是乾淨的。問題是吃進不乾淨的東西而生病的人偏又以魚油補身,人的身心哪能不敗壞?根據蒙特利灣水族館(Monterey Bay Aquarium)所進行的水產觀察,有40%的海域受到PCB(注)的汙染,因此,即使是天然漁產也不具100%的安全性。人類面對食物的疑惑無日能止,肉不能吃,魚不能吃,那麼到底要怎麼吃才好呢?吃全素?吃得下嗎?

有人對這些問題漠不關心,也有人會說:需要扛著這些問題過日子嗎?

而我認為一個有文化深度的社會,這類話題勢必成為人際交談所涉,家庭親子的機會教育題材,更是媒體動員做深入報導的當然議題。如此一來,雖一時趕不上暖化腳步,至少已經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了。

注:一種由Monsanto研發生產含劇毒的化學物質,主要做為變壓器等機具的冷卻劑,於1970年代被禁,而其汙染毒素已進入食物鏈的最後一環海洋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llism 的頭像
    jillism

    jillism的部落格

    jill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